top of page

純粹音樂廳的極致思維:金龍廳

位於內湖的惠樺音響,以精湛手工搭棚技術製作真空管機而聞名台灣音響圈,隱身於一處工業區內,若您造訪,會先看到位於一樓的廠房,裡面有陶老闆製造器材的各式機具,而傳說中的「金龍廳」,則要從一旁樓梯上二樓,進入看似住家的空間後,就可以見到老闆精心打造的聆聽間。




「金龍廳」是陶老闆於2010年建造完成的空間,可說是陶老闆的驕傲,當初在規劃時,因緣際會找來了松山奉天宮的一群「國寶級」木工團隊,該團隊花了接近八個月的時間,依照陶老闆之指示完成了這空間內的所有細節。


這裡看似以宮廷式雕花裝飾為視覺主體之設計下,老闆說其實這些雕工都只是「裝飾作用」,最重要的,是要仔細看才會發現的不同角度傾斜牆面之複雜組合;稍加觀察,就可以發現整個空間周圍並沒有使用廠製的吸音、擴散等空間處理器。


看其牆面,可以見到上面展示LP的牆面有多個夾角設計、CD櫃下方接近地面也有,但這上下之牆面夾角是不同的,陶老闆說上面的可以針對高頻打散駐波、下方的大夾角可以處理低頻段。

除了左右兩側大面積的CD、LP牆之外,就是統一色調的貼皮牆面,陶老闆要我們靠近看,就可以注意到,在較上方放LP的牆面、以及CD櫃下方靠地面之牆面,各有兩種不同角度的牆面夾角設計,上部角度較小、下部角度較大。陶老闆說些設計,全部是參考音樂廳周圍牆面之擴散、反射板之佈局,也就是說,這個「金龍廳」,是一間「演奏廳」,而非傳統之「聆聽室」。


天花板也有作工複雜之銜接邊角組合,而在看不見的天花板內部,更是隱藏著重大玄機!


天花板上每個邊角之角度都經過陶老闆的精心構思才完成,木工團隊用厚的板裁切後,再進行細部組裝,而內部更有以整塊紅檜切成之圓柱作樑柱補強,內部用有不同密度之玻璃纖維棉組合做吸音。

老闆曾在象神颱風侵台後,標下了一塊被沖到花東海岸上的檜木漂流木,之後為了興建本廳,索性請木工師父將這個巨大檜木製成天花板內的補強樑柱,並盡量維持圓柱體,保留木材結構也讓內藏之精油不會太快散逸,老闆說這些補強樑柱加入之後,對聲音更有相當程度之影響。


在這些雕花飾板背後若有看到這樣的紅色布面,陶老闆說這代表其後面是空腔設計,設有彎曲的管道,將喇叭背波導出。也因為這樣的作法,讓整個金龍廳其實有很多原始空間是「隱藏」起來的,一切都是為了好聲。

地面採用印度進口之特殊岩塊打磨,該岩石本身有不錯的吸音效果,陶老闆也笑說鋪上之地毯其實只是保暖作用而已。陶老闆怎樣調音?答案是自己拿樂器在金龍廳中演奏,完全以真實樂器的音響效果再透過人耳把關,當真實樂器都能完美於空間呈現時,喇叭更不必擔心了,而金龍廳骨子裡根本是完整之小型音樂廳,所以用真實樂器來試音確實理所當然!【全文輯錄自《音響空間》 蘇雍倫】



bottom of page